用辛勤付出和充满人性的关爱,去重塑一颗颗扭曲的心灵,分担风雨、共享阳光。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走出一条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戒毒工作模式。
每月15日,是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以下简称女所)戒毒学员接见日。每月的这一天,也就成为戒毒学员和家属的共同期待日。
候见室里,一大早就有好几位学员家属在此等候接见。有的家属在向咨询台的民警了解情况,有的专注地收看关于禁毒戒毒的电视专题片,还有的在翻看《女所戒毒工作手册》。与此同时,女所戒毒民警也穿梭其中,民警们希望借助这样的机会,和学员家属更好地沟通,帮助她们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学员更好地配合治疗,早日回归社会。
戒毒民警的有效工作和努力,也得到了学员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在4月15日的接见日上,一名学员妈妈和女所所长贾佩琳主动谈起她的孩子,这位年近五旬的母亲泣不成声。她告诉贾佩琳:“孩子在这半年改变了许多,打电话、接见中都讲了,所里队长们对她很关心,吃的住的都挺好,孩子到这半年多体重都增加了不少。”这位母亲说她很放心,今后也会好好配合所里做好孩子的工作。
“努力消除吸毒这一社会毒瘤。”如今,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戒毒学员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常规矫治、回归适应的戒毒模式。这些奋斗在戒毒一线的民警们正通过他们无怨无悔的坚持,不知疲倦的付出,用真情感化和温暖着一个又一个沉迷毒海的灵魂。
平凡却充满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是依据国家禁毒法唯一承担收治青海省女性戒毒人员任务的执法单位,也是青海省禁毒戒毒前沿阵地。
从来到女所的第一天起,所有的戒毒民警就把“依法惩罚罪恶、改造扭曲思想、重塑腐朽灵魂”作为法律赋予他们的神圣职责。
众所周知,禁毒戒毒是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女所这支担负着特殊责任与使命的队伍中,不乏由司法部、全国妇联、省禁毒委、司法厅戒毒管理局等命名的管理专家、教育能手、戒毒先进工作者等。
“既特殊又平凡,既充满挑战又面临危险。”担负着特殊责任与使命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事实上,在女所一线工作的戒毒民警清一色都是女同志,在工作中她们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
这一点,来女所工作刚刚半年多的所长贾佩琳深有体会。2014年初,组织上安排贾佩琳到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工作。对习惯于机关工作节奏的她,一切要按照基层执法单位白班在岗10小时,每周轮值夜班在岗36个小时,逢周六、日等节假日不休息的运转节律,调整适应的过程并不轻松。
5年前,贾佩琳曾在劳教戒毒系统机关工作过,对戒毒工作有所了解,但身体力行参与到基层工作,沉下身子成为一线民警,让贾佩琳对曾经干过的这项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初来乍到,尽快进入角色了解和熟悉女所情况,成为她的首要任务,而她首先要面对的是复杂的戒治教育人群。
“一对一”人文关怀
来自戒毒机关的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国家禁毒宣传和戒毒打击力度的增加,吸食传统毒品海洛因等的人数呈减少趋势,而吸食冰毒、K粉等新型毒品的人员呈递增状态。
这样的变化也给戒毒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此前,海洛因戒断反映表现为腹泻、失眠、恶心、呕吐、焦虑、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等症状比较单一,不过,新型毒品中的冰毒被喻为毒中之王,戒断反应则表现出幻觉、幻视、幻听、自伤、自残、外向暴力型等症状更为严重。
面对如此复杂的戒治教育人群,对戒毒民警的要求也更高,民警们大多一职多责,他们不仅要在加强安全管理、开展教育引导,搞好戒治工作上当好管理者、教师的角色,还要在保证生活卫生中承担起了医生、家长等多重身份。
在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民警面临的挑战亦如此。
目前,女所在戒学员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52岁,其中25岁至35岁占在戒人员的50%,45岁至52岁占15%,年龄呈低龄化趋势。
戒毒民警在工作中发现这些学员大多具有家庭不健全、文化程度不高、负性生活事件影响、毒品滥用导致心理、精神活动异常、缺乏自制自控能力、情绪消极,接触人群构成复杂、各种传染性疾病多发易发等特点。
针对这样的特点,女所在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成效明显。
首先坚持课堂教育,其中每半年就会组织开展一次课堂教学观摩和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增强课堂教育的吸引力。
其次,戒毒民警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学员坚持心理疏导,定期开展团体心理矫治干预、个别谈话心理疏导,对吸毒人群严重人格障碍、心理缺陷及时发现化解,帮助建立健康的心态,重树生活信心。
当然人文关怀也必不可少。对戒断反应严重、患病,无住址、无亲属会见、无邮包汇款的“三无”人员及时给予医疗、病号餐和困难救助。
为了能严格文明执法,女所还聘请社会执法监督员、实行《女所纪委对戒毒学员期满出所前谈话制度》,确保民警公正廉洁执法。同时利用场所开放日、学员家属座谈会、设置宣传栏,印制宣传资料,广泛向社会各界、学员家属宣传告知所内规定、明确权利义务,促进场所管理工作公开透明。
在技能培训上,女所遴选引进适合女学员出所后适应社会生活的美容美发、刺绣等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鼓励她们出所后靠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女所还积极联系协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来所开展社会帮教,发动全所民警职工捐款捐物奉献爱心,营造社会帮教的良好氛围,让每一名戒毒学员都能感受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温暖。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一次值夜班期间,在检查完各岗位民警带班到岗、巡视所区外围安全、管教区报警装置、教学楼车间水电暖等每天必经程序后,女所所长贾佩琳去戒毒大队巡查。
此时,在女子大队六班戒毒学员宿舍,六七个学员正围坐一圈认真听一名学员念着什么。
见民警进来,学员们齐刷刷站起来排成了两排。
“是在读家信吗?”贾佩琳问刚才朗读的学员,学员回答“不是”。
贾佩琳拿过学员手中的稿纸,看到白纸上是娟秀的字迹,整齐地抄写着“《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书”上的励志文字。
贾佩琳疑惑地问她们:“这是谁抄写的?”朗读的学员答道:“我们黄队长,她让我们有时间读一读。”
黄吉毛措是一个个头不高、体态清瘦、不善言谈,见人总是羞涩一笑的民警。
“怎么想到抄写文章,让学员来读?”黄吉毛措回答:“我是六班的包班民警,平时喜欢读励志类的书,书读多了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不小。我抄写的这是一部被誉为全球成功人士‘启示录’和超越自我极限的‘奇书’,它告诉你怎样从制定目标到积极行动,去探寻生活的真谛,获得财富、成功与快乐。希望我的学员们也能够从感人的故事中得到启示,对出去后的人生会有帮助。”
把教化人的本职工作融入到一线普通民警的日常生活,更当成了主动尽责的本分,贾佩琳看到后非常感动。
这样的故事在女所还有很多。一次,卫生所值班医生王娟的丈夫因单位派往玉树支援重建不在家,由爷爷照顾孩子,发高烧达39.8度。当晚王娟向贾佩琳请假,在带孩子看完病安排好,凌晨4时许又悄悄回到女所。
直到第二天孩子又发高烧,王娟再次来请假,贾佩琳才知道,半夜请假走了的王娟,因放心不下所里的工作,凌晨又返回所里。
除了活跃在一线的女警,女所为数不多的几位男警的作用更不容忽视。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女所的监控设施老化、面临淘汰。技防不足,人防就显得十分重要。
警戒护卫队的黄鹏举在女所工作近30年。如今年过五旬的他身体消瘦、神情疲倦。原来近年来黄鹏举身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
贾佩琳看到黄鹏举的胸前鼓鼓囊囊好像戴了什么东西,几经询问,黄鹏举才告诉贾佩琳:“这几天不太舒服,去医院大夫让戴24小时心脏监护器。”
身体不好,就应该去医院好好看病。面对这样的建议,黄鹏举却只说了句最普通的话:“人手紧,请了假值班轮不过来。”
事实上,为了保证戒毒所24小时连续运转、执勤民警不缺岗的刚性要求,民警有事自己克服已经成了自觉执行的纪律,带病坚持上岗也已经成为稀松平常的小事。
特殊的岗位职责,练就了女所“铁打”的民警队伍素质,女所的故事感动和激励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半年多的一线戒毒工作也让作为所长的贾佩琳收获颇丰,她说:“总有一种感动令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不辍前行,能成为这样一支队伍中的一员,和她们一起分担风雨、共享阳光,我感到无比自豪!”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